2015年8月20日,鐘華作為天原集團派駐屏山縣夏溪鄉紅巖村第一書記進入工作崗位。從此,他與紅巖村結下了不解之緣,他把一名共產黨員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帶進駐點村、帶進基層,他用雙腳丈量著紅巖村每一寸土地,扎實苦干,帶領紅巖村干部群眾譜寫了一曲壯美的扶貧之歌。
精準識別謀突破
紅巖村位于屏山縣夏溪鄉西北部,全村幅員面積約8.1平方公里,轄5個村民小組,131戶521人,共有建卡貧困戶50戶148人,占全村總人口的25.9%。村民居住分散、山高坡陡,交通不便,文化、教育、衛生等社會成果共享程度低,生產成本高,突出表現為行路難、發展難、吃水難、就醫難。面對這樣的環境,鐘華暗暗下定決心,一定要為村民辦實事,一定要打贏一場脫貧攻堅戰,不辜負組織的重托。
鐘華到崗后,第一時間便開始了走家串戶,他深入了解貧困戶致貧原因、家庭人員結構以及危房改造、種養殖業發展情況等,主動同鄉、村黨政領導交流,掌握制約當地農戶脫貧的瓶頸所在,探索出標本兼治、綜合開發新路子。
精準幫扶顯真情
紅巖村地處山區、耕地較少,山林資源豐富,通過認真分析和市場調研,鐘華同志與村兩委制定了2015年—2019年脫貧規劃,在確定了產業發展思路后,立即與公司聯系,由天原集團出資購買了果苗、雞苗和種豬等生產資料,開啟了紅巖村產業發展致富道路。
目前種植的茵紅李和富硒核桃樹已掛果產生經濟效益,貧困戶戶均年增收達到1000元;養殖業戶均增收1600元。“要致富先修路”產業建立起了,農產品要運輸出去,鐘華同志在進駐初期已將這個“大問題”作為自己的重點工作。目前,天原集團捐資修建的進村道路、通組公路不僅解決了村民進出口困難的歷史問題,還為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精準扶志拔“窮根”
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。在扶貧工作中,鐘華同志一直在想辦法,找機會幫助當地村民提高致富能力。圍繞技能培訓和素質教育兩個重點,他組織村民利用鄉夜校的學習,積極推進與科技培訓的有機結合,加強農民適用技術技能培訓,保證每個貧困戶掌握1-2門農業科技生產技術。
為了補齊文化陣地場所短板,巧借文化之力拔思想“窮根”,增強貧困村的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,2018年,天原捐贈修建紅巖村文化廣場,同時還捐贈了飲用水管,解決了全村貧困戶飲水困難問題。
不懼困難守初心
白天爬山頭,晚上看燈頭。雨天走山路,鞋襪像黃布。2019年7月29日,天空下著大雨,他駕車進村在駛到南坪村大堡坎處時,由于雨大坡峭,車輛打滑后溜,山體滑落石頭正好砸在前引擎蓋上,如果當時動作再慢一點,后果就不堪設想,現在想起他還心有余悸。在雨天,這樣的危險時有發生,但他從未動搖,2020年,是他駐村的第六年頭,他儼然成了一個“村里人”,小孩在路人碰到他親切喊聲“鐘爺爺”,他總是特別高興,看著一天天長大小孩,一年一個樣的紅巖村,他覺得這些都是值得的。
2020年春節期間疫情爆發,在和家人簡單的過了一個春節后,他第一時間趕回紅巖村,一同帶回的還有天原集團生產的次氯酸鈉消毒原液。回到村上后,他組織環境衛生消殺、宣傳疫情知識、對進出村人員進行管理和村民一起筑牢疫情防控堡壘。同時,全力以赴組織復耕復產,天原集團也及時向紅巖村捐贈春耕復產和養殖業發展資金,購置了春耕播種所需的肥料、種子等物資,目前,80畝菜地、200畝食用竹種完成,生豬養殖選址完成,紅巖村春耕復產工作有序推進。